skip to Main Content

聲明:

您正在離開由香港百時美施貴寶支持的本網站。

您將離開本網站去另一個第三方的網站。香港百時美施貴寶不負責此等第三方網站的內容,對此等內容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也不承擔責任。本網 站僅為使用者便利的目的提供第三方網站的鏈接。


Disclaimer:

You are now leaving this Immuno-oncology Website supported by BMS Hong Kong.

You are about to leave this website for another external website. Bristol-Myers Squibb Hong Kong has no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ntent of such other sites and is not liable for any damages or injury arising from that content. Any links to other sites are provided merely as a convenience to the users of this website.

Continue

當病人剛確診肺癌,普遍認為抗癌甚為艱難,心中存在一定擔憂。當面對病理診斷報告和診斷書中的專業用語,很多患者及其家屬更是一頭霧水:它們究竟代表甚麼?對疾病的治療和預後又有甚麼影響呢?

這篇文章希望給大家對這些專業用語一個簡單的介紹。

肺癌的分期 — 分辨其嚴重程度

與主診醫生商討治療方案前,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影像和病理檢查以確定肺癌的分期與分型。只有充分了解病情,包括腫瘤的分期、分型,及個人身體狀況,才能有助主診醫生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要評估肺癌「破壞力」,我們先要確定肺癌屬於哪個分期。

以肺癌中最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 (NSCLC) 為例,醫療團隊普遍使用TNM分期系統判斷病情。

TNM分期以 T、N、M三個指標,根據身體內原發腫瘤的大小及其擴散程度,分辨惡性腫瘤的嚴重程度和受影響範圍。根據TNM指標,肺癌病情從早期到晚期可分為I、II、III和IV期的4個階段[1]。從I期到IV期,肺癌的嚴重程度依次序增加。

同時,T、N、M這三個指標中不同的數字,代表著腫瘤目前所處的階段,例如:

• 當數字為0時,意指「沒有」 —— 沒有腫瘤、沒有淋巴結擴散、沒有遠端轉移。非癌症患者的指標就是T0、N0和M0。

• 而癌症患者體內含有腫瘤細胞, T分期因此處於原位癌的狀態(用Tis表示原位癌),另外以T1-T4代表腫瘤體積大小。

• 原位癌的生長和擴散決定了T指標的不同階段,而最終的肺癌分期,還須綜合N指標和M指標各自的分期數值來判斷。

該如何進行TNM界定呢?

這麼複雜,該怎麼判斷?將關鍵字一一對應,對上之後再從3處中選擇最高程度。

如果只發現腫瘤,沒有出現淋巴結及遠端轉移,對患者而言尚算「不幸中之大幸」,因為T1、T2的早期與中早期患者的生存機會較高。當腫瘤已發展至T3、T4階段,患者仍應積極治療以控制病情。

l2

患者了解自己的肺癌分期後,都不禁問:到底自己還能與肺癌對抗多久?

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而言,5年是關鍵的時間。全球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早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為60%,中期的數據已降至33%,晚期則在6%[2]。由此可見早確診、早治療,對肺癌患者的存活期的重要性。

肺癌的分型 — 了解肺癌的病理形態

按照解剖學部位、分子分型、組織病理學等類別,肺癌可劃分為不同的類型:

• 按解剖學部位:中央型、周圍型、彌漫型[3]

• 按組織病理學: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即NSCLC,包括肺腺癌、大細胞肺癌、鱗狀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即SCLC)[4]

• 按生物標記分型:EGFR陽性、ALK陽性、ROS1陽性等[4]

組織病理學分型是其中一種用以界定肺癌分型的方法。根據組織病理學分型,目前非小細胞肺癌佔所有肺癌個案接近80%-85%[5]。由於腫瘤細胞形態的不同,非小細胞肺癌又可細分為鱗狀細胞肺癌、肺腺癌、大細胞肺癌等亞型。

作為肺癌中較常見的病理類型,鱗狀細胞肺癌與肺腺癌各具特點:

除了上述按組織病理學分型的術語外,病理報告中也常出現免疫組織化學測試的用詞。免疫組織化學測試是病理診斷中一種常用的測試手法,可用於肺癌組織學分型及某些驅動基因突變的判斷,後者即運用免疫組織化學測試的方法進行生物標記測試。

引致癌症的出現和發展的關鍵基因被稱為驅動基因。如果驅動基因發生了突變,癌細胞便會形成,引發腫瘤[9]

在肺腺癌和鱗狀細胞肺癌兩大分型中,驅動基因突變及其重新排列等情況各不相同:

研究發現,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東亞人的EGFR基因突變機率比西方人高出3-4倍[12],證明了即使在同一個分型下,不同種族面對的基因突變風險亦有所差別。

通過病理報告對於腫瘤、肺癌的分期和分型的描述,醫生便可根據患者的病情實況對症下藥,組合不同的治療方法,為患者訂立適合的治療方案,體現個人化醫療的價值所在。

  1. Goldstraw P, Chansky K, Crowley J, et al. The IASLC Lung Cancer Staging Project: Proposals for Revision of the TNM Stage Groupings in the Forthcoming (Eighth) Edition of the TNM Classification for Lung Cancer. J Thorac Oncol. 2016 Jan;11(1):39-51.
  2.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urvival Rat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https://www.cancer.org/cancer/lung-cancer/detection-diagnosis-staging/survival-rates.html.
    Accessed on 27 Nov 2019
  3. 肖湘生,李成州,劉士遠,李惠民.肺癌的 CT 診斷[J].中國醫學電腦成像雜誌,2001,7(3): 167-170.
  4. Type of Lung Cancer. Lungevity Foundation.
    https://lungevity.org/for-patients-caregivers/lung-cancer-101/types-of-lung-cancer.2018.01.03 .
    Accessed on 10 May 2019
  5. What I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https://www.cancer.org/cancer/non-small-cell-lung-cancer/about/what-is-non-small-cell-lung-cancer.html .
    Accessed on 27 Nov 2019
  6. Mitchell RS, Kumar V, Abbas AK, Fausto N. “Chapter 13, Box on Morphology of Adenocarcinoma”.Robbins Basic Pathology (8th ed.). Philadelphia: Saunders. 2014
  7.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tment (PDQ®) – Health Professional Version.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https://www.cancer.gov/types/lung/hp/non-small-cell-lung-treatment-pdq#_454_toc
    Accessed on 27 Nov 2019
  8. 支修益,[癌症知多少•肺癌],中國抗癌協會 2014.10
  9. 劉璐,周彩存.非小細胞肺癌驅動突變基因的研究進展[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4(1).
  10. Rachel G. Liao, et al. 鱗狀細胞肺癌的標靶治療。肺癌治理。2012 Dec;,1(4): 293-300
  11. 程菊,茅矛.肺腺癌的驅動基因突變及相應的靶向治療[J].中國醫藥生物技,2016,11(2)
  12. 國民周全癌症網絡,亞洲共識聲明非小細胞肺癌,2009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