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發展為更多患者延續希望
肺癌教人聞之色變,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顯示,肺癌在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二,2017年有5,178宗新症1,死亡率更高踞首位。肺癌分為小細胞癌和非小細胞癌兩大類,本港大部分的肺癌個案屬後者。小細胞癌的治療方法主要為化療,若屬早期會輔以電療;至於非小細胞癌則按組織學類型再分為腺癌、鱗狀細胞癌和大細胞癌等。除早期肺癌病人能透過手術切除腫瘤外,晚期肺癌以往的治療方法主要以化療為主,可是患者的存活期不太理想。幸而,隨著醫學的進步,近年肺癌的治療選擇增加,令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增添希望。
患者確診時多屬晚期 治療選擇有限
臨床腫瘤科專科王韶如醫生指出,肺癌的病徵包括持續咳嗽、咳血、氣促及聲音變得沙啞等。倘癌細胞已擴散至其他身體部位,患者便可能出現與轉移部位相應的病徵,例如骨轉移引起的骨痛。王醫生解釋:「因為大部分患者於確診時病情已屆中、晚期,未必能以手術根治肺癌,以往的治療選擇十分有限。」早期肺癌即腫瘤仍局限於肺葉內,如患者身體狀况理想,醫生會為其進行外科手術將腫瘤切除;至於晚期肺癌則主要透過藥物進行全身性(或稱系統性)治療來控制病情。
癌症免疫治療 為患者開闢另一出路
王醫生表示,部分非小細胞肺癌的腫瘤會出現某幾種基因突變,醫生會建議患者使用針對這些突變基因的標靶藥物作第一線治療。若腫瘤沒有這些基因變異,以往患者便只能接受化療。自癌症免疫治療面世,對於腫瘤沒有基因變異的個案,醫生一般會建議對腫瘤進行PD-L1蛋白水平測試,然後根據測試結果決定使用化療還是免疫治療作為第一線治療方案。
王醫生解釋癌症免疫治療的原理是重啟免疫系統辨認和清除癌細胞的能力,「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免疫系統可偵測出癌細胞並予以攻擊,但當癌細胞表面的PD-L1蛋白與免疫細胞上的PD-1蛋白結合,免疫系統便彷彿被催眠,無法辨認出癌細胞而任由其在體內增長。癌症免疫治療就是利用藥物阻止癌細胞表面的PD-L1蛋白與免疫細胞上的PD-1蛋白結合,作用可比喻為喚醒被催眠的免疫系統,使其恢復辨認和攻擊癌細胞的原始力量。」免疫治療的副作用與傳統化療不一樣,主要為疲倦,大致上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其他相對少見的副作用為甲狀腺素分泌過高或過低和非細菌性的肺炎。
治療越趨成熟 為更多肺癌患者帶來希望
目前,癌症免疫治療在非小細胞肺癌上的應用已日趨普遍和成熟。根據國際癌症治療臨床指引2, 對於那些在接受第一線化療後病情仍然惡化的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不論其腫瘤組織學類型,是否曾經進行PD-L1蛋白水平測試或PD-L1蛋白水平的高低,仍然可以透過單用癌症免疫治療作第二線治療,以遏制病情惡化。這誠然為更多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希望。
最後,王醫生鼓勵肺癌患者:「患者確診患上肺癌,心情難免感到沮喪;要是得悉病情已屆晚期,對患者而言更是雙重打擊。但近年晚期肺癌的治療發展迅速,不少患者先用現有藥物作疾病管理,之後當病情惡化後又會有新的治療方案面世,協助患者對抗癌症。希望患者不要對病情感到絕望,只要積極面對,路常在,希望也常在。」
- Lung Cancer 2017. Cancer Statistic Query Systems, Hong Kong Cancer Registry, Hospital Authority.
http://www3.ha.org.hk/cancereg/allages.asp
Accessed on 9 Dec 2019. - NCCN Guidelines Version 1.2020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