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二線治療選擇
肺癌一直是本港頭號癌症殺手,單在2016年便導致3,780人死亡,確診新症則有4,936宗。由於早期徵狀不明顯,以致大部分病人確診時已是晚期或腫瘤已擴散。晚期肺癌治療通常以藥物為主,而藥物選擇則視乎腫瘤有否基因突變。沒有基因突變的病人接受常用的一線化療藥物一段時間後,較常會出現抗藥性或失效的情況。這些病人的二線治療可用免疫治療,且毋須進行任何額外的生物標記檢測,而免疫治療的副作用則跟化療並不一樣。
一線化療失效後的選擇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黃曉恩指出,早期肺癌可以手術及電療去根治,但若已屆晚期或癌症已出現轉移,全身性的藥物治療就是主要的治療方案。晚期肺癌患者需要進行癌細胞基因檢測,若有合適的基因突變,一線標靶藥物是現時的標準方案,但當治療失效或病情復發時,病人就要轉用其他藥物;至於沒有基因突變且不適合使用一線免疫治療的個案,在一線化療後,病情惡化時則可以選用二線化療或免疫治療。
黃醫生表示,以本港最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為例,沒有基因突變的晚期患者單用化療藥物作為一線治療,無惡化存活期約有四至五個月;若有癌細胞基因變異的病人則應先使用標靶藥物,無惡化存活期約有九個月。「大部分腫瘤都會對常用的一線治療有反應,但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有機會出現抗藥性或失效,令病情再次惡化。」此時,有部分基因變異的病人可轉用其他標靶藥物,無惡化存活期可延長至約十至十八個月;至於沒有基因變異的病人,則可選擇免疫治療藥物「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二線治療之用。
她稱,有些病人經手術切除癌瘤後再復發時,就未必有足夠的癌瘤組織可作額外的生物標記檢測,這些病人仍可選擇使用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是新式的抗癌治療,其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通過審核可用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作二線治療。黃醫生解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以阻斷人體免疫系統T細胞上的PD-1蛋白與癌細胞上的PD-L1蛋白結合。她說:「兩種蛋白結合後,就等於做了朋友,T細胞因而無法分辨癌細胞是不正常的細胞,於是癌細胞有機會不斷生長。而阻止兩者結合就能夠令T細胞發揮原有功能,辨認出癌細胞並作出攻擊,增加癌細胞被殲滅的機會。」
免疫治療對部分病人療效顯著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本港用於肺癌的二線治療已有兩年多。黃醫生說,研究及臨床經驗顯示,使用免疫治療,腫瘤縮細的機會約為兩至三成,而部分病人的療效顯著及可維持一段長時間。
她續稱,除了療效外,免疫治療的另一特點是安全性:使用傳統二線化療藥物時,病人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比率可達三至四成,如病人因發燒或腹瀉而入院等。而免疫治療出現嚴重副作用的比率則在5%至10%之間,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疲倦、腹瀉、皮疹/痕癢、食慾不振和關節或肌肉疼痛。
免疫治療前景
她稱,肺癌免疫治療的發展令人鼓舞,醫學界仍在免疫治療上作多方面研究;科學家正努力發掘更多生物指標,如腫瘤突變負荷量等,希望能夠更有效地篩選出適合接受免疫治療的病人。
黃醫生說,晚期肺癌病人對病情「不可過份樂觀,但亦毋須過度悲觀」。現時肺癌治療在科研上不斷有新進展,陸續有新藥物或治療組合推出,病人要獲取更多相關資訊,再因應自己的情況,包括曾接受的治療、身體狀況及個人意願等,和醫生溝通、一起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不要錯失治療時機。